三千一瞬生命文化网

多思亦要多學、讀書投入即禅

2015-07-06 09:20浏览数:63 

多言不如多思,多思不如多學。孔子云:思而不學則罔。每每在衆多場合,見 到一些人髙談闊論、天南地北,進而做一些無謂争执者,好朋友從此反目, 視爲仇敵。古云:「一語傷人百曰寒」,青年人在一起切磋、商討、研究人生是必要。可从取長補短,互相啓迪,是應該的,但把精力放在空談上未免可惜。浪費青春,倒不如坐下來讀一些有益的書。

書是良師,是益友,它可以讓人們從歷史的角度,以書爲借鑒認識人生。記得十三 歲髙小畢業的我,因家境困難求學無門,一種失落感籠罩心頭。當隨家父打坐練功 時,覺得求學不一定是上學校,書也是自己的老師,朋友不一定在現實社會中,書中有益友。爲此我東找西借,以最快的速度去讀,用借來的書再换别人的書看,貪婪地吸取書中的營養。同樣有上學讀書的喜悦,有老師教我的喜悦。常常在日落之后還捧着書 看,直到夜幕降臨,清晨又起來讀,用媽媽的話來説:「家里生意不好,是被你讀書讀窮了。」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去讀。所以説:「多玩、多谈,不如多讀書,學貴有衡。」常常有這樣一種狀態:我想到不如同龄人幸福,感到沮喪時,我一捧起書馬上就能進入氣功態,心理平衡爲为此,我認爲讀書是我要讀書,不是要我讀書,需發自内心才能讀好书,投入即禪,進入狀態。我讀書時渾然無我,自己投入到書中去,去悟,去理解,去記忆去貫通,而不是死記。文化低學不懂 不要緊,丹经云:「書讀百倍,其義自見,思之思之鬼神知之。事实上,前面讀過的不 能理解,讀后面的興許瓜熟蒂落,不解自了。字不識,不懂的,讀多了也就知道其中 的意思,關鍵是投入,動腦去思。古德云:「學而不思則殆」,思与学的统一跑是投入的必要條件。 我想讀書如此才能投入亦禪。 我兒子學了氣功以后,他在上大學時碰到了困難,大學生在圖書館讀書時多,原 先獨自一人書房學習的環境,一下子不適應,成績上不來。那年暑假回家時,我對他 説,是人適應環境,還是環境適應人?我説:动腦想一下,六袓:境礙心,心礙境的問 題,他后來回到學校圖書館看書時,自創了 一種投入的方法:坐下時,先平氣静心、再看書。坐在書桌邊,用意用氣調三口深呼吸,將天陽之氣從百會經會陰到涌泉,再將 地陰之氣吸上來沿原路到百會,如此三次之后,再去打開書,這樣看起來是耽誤了一些時間,其實不然,效率提高,不是爲了看書而看書,看書是爲了學到東西,他説:從 前一去就打開書,但不久就在怨别人走動、講話等等不快的事影響,不得不停下來,或 者是眼睛看不進腦。人家一目十行,我有時不高興,十分鐘才看一行,看在眼里進不了,心里。學了等于不學,浪費時間,搞得心煩意亂相反造成了一種反感情緒,影響成績, 影響相互間的關系。自從用氣功調整學習方法以后,由在班倒數第五名到四年大學畢 業時一直维持在前四名。可見讀書需要進入狀態,投入即禪。學與思要統一,才能在學習中悟到新東西。」

 抓到中的方法能豁然貫通,我們看书是人在轉書,非書來轉我主次需分明,我近 期主攻方向是什么,没有重點就没有政策,沒有中心,將會一事無成。頭腦比世界任何一架電子計算機的信息容量丈,但也不能成了垃圾堆,雜亂無章,什么都裝。既要象 海綿一樣吸取知識營但更要吐舊納新,在思考中投入,有選擇地取舍。既然是主人 翁就要有取舍主動權,如果失去了主動權,來什么學什么,學什么裝什么,成了雜貨 店,不去理順,不去分門别類,心無主見,不抓中心,不分主次,可能學得再多亦將爲書所轉,爲學所苦,于事無補,窮经皓首將一事無成。我們是活生生的人,靈動活潑的人,圓通無礙的人,應該有能力、有智慧把自己從書中解放出來,站在書上去讀,以投入即禅的状态,悟出人生的天機,惺惺不寂主人翁,以主人翁的姿態去讀書,去學習,在貫通上用功,方可由表及里,由此及彼,到達彼岸。所以,通讀與重點讀結合,由博到約,重點方面反復讀,一旦中心明確,主次方向對頭,學有明燈心中亮堂,那么學而不厭,學而時習之,則不難也。